完美体育·(中国)平台入口
2023-03-16 21:24:52

党报媒体深度融合的新型人才战略完美体育

分享到:

  完美体育媒体进入深度融合发展阶段,人才变得更加重要。2020年6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培养全媒体人才,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提高主流媒体人才吸引力和竞争力。要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把更多熟悉新媒体的中青年优秀人才充实到关键岗位,充分释放人才活力”。早在2016年习指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媒体融合背景下,完美体育党报进入之前并不擅长的新媒体领域,面临更为复杂而激烈的竞争,成败的关键取决于党报的全媒体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自2014年《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以来,到今天媒体融合进程已经进入第7年,人才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在采编、技术、研发、运营、管理、经营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媒体融合的目标是建设“四全媒体”,即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以全面提升党媒的舆论引导力、影响力。当前媒体融合进入深水区,全媒体建设任重道远,组建一支政治素养硬、业务能力精、技术实力强的人才队伍对党报融合行稳致远尤为重要。

  作为媒介形态革新和聚变的过程,媒体融合对人才从内容生产、运营推广、效果评价等多个维度提出了全新要求,是对传统媒体人才标准的颠覆。融媒人才不但需要会写作、编辑、拍摄,还需要会软件编程、数据分析、创意设计、整合创新等,才能胜任新闻生产全流程、全介质、多平台的决策人、生产者、把关人等多重角色。

  在媒体融合换挡加速的背景下,加强融媒体人才建设是当务之急。基于当前的媒体环境和人才状况,党报应该着重加强引才、用才、留才的体制机制建设,构建一套人才愿意来、来了不想走的用人机制,从根本上夯实党报的人才基础。

  媒体融合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深化过程,已经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全媒体阶段,即建设各类新媒体,属于物理层面的融合。二是融媒体阶段,即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属于化学层面的融合。三是智媒体阶段,即人工智能技术为依托的融合,属于内在层面的融合,是媒体融合的方向和归宿。

  由于人才储备、资金实力、技术积累的差异,不同党报处于媒体融合的不同阶段,这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人才队伍的差异。对于那些行政级别较高、经济实力较好的党报,有充足的资金投入人才队伍建设,媒体融合就走在前列,而那些人才储备不足的报社,媒体融合进程落后则是必然。

  媒体融合越向纵深发展,对人才队伍的要求越高,而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难度也越大。当前党报媒体融合多处于第二、第三阶段,对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领军型人才的需求越发凸显。党报融合过程中解决人才缺口的第一步,是让媒体融合所需人才进得来、愿意来,即实施积极灵活的引才策略,组建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把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协同能力突出的人才引进来。

  媒体融合是基于技术的上层应用,需要引入的人才应掌握多种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编程、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不可或缺,这就要求他们具有比传统媒体人才高得多的技术能力。技术能力一般是指对人所具有的技术资格、技术成果、技术研发等方面的综合衡量指标。技术能力越强意味着解决媒体融合所面临“高、精、尖”问题的能力越大,而只有解决这些问题,党报才能实现科技自主,摆脱对其他新媒体平台的依赖,掌握媒体融合的先机,站在媒体融合的前沿。例如,2017年人民日报社曾发布信息,以年薪超过50万元招聘首席技术官、高级技术架构师、高级产品经理、高级设计及交互工程师、高级数据分析师,以扩大技术人才队伍。雄厚的技术人才队伍夯实了人民日报社的实力,保证了其稳稳走在媒体融合队伍前列。

  人才的技术能力固然重要,创新能力也不可或缺。党报需要大力引入创新能力强的人才,增强媒体融合的持续创新能力,不断推出新产品、新创意、新方案。技术能力可以保证媒体融合在技术上不落后,完美体育但如果创新能力跟不上,只能被动跟随或模仿,就难以领先或独树一帜。习特别注重人才的创新能力,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要求“增强创新本领,创造性推动工作”,“全社会要积极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媒体融合过程中创新无处不在,在选题、制作、传播等环节都需要创新为其赋予独特价值。例如,人民日报客户端出品的H5互动产品《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浏览次数超过10亿,并荣获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体现了中央级党报的创新实力。

  人才的高效协同能力可以让媒体融合团队如虎添翼,充分释放人才技术能力与创新能力蕴含的无限潜力。协同能力一般是指通过与其他人员或组织的协调、合作、同步等,以突破个人或单个组织的能力局限,实现优势互补,达到互利共赢的结果。媒体融合需要打通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边界,需要跨部门、跨领域、跨平台合作与协同,实现资源重新调配与优化配置,人才的协同能力强则这一过程顺畅、高效,可充分发挥集体优势,反之则会迟滞融合进程。例如,上述人民日报的H5互动产品案例,就是不同人才、不同组织、不同平台通力协作的成果,如若离开人才协同,效果将大打折扣。

  在这三种能力之外,还要注重引入在竞争能力、领导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较强的人才。说到底,媒体融合是人才支撑的媒体变革过程,缺乏人才支撑,融合会处处受限,因此敞开大门把急需人才吸收进来,应是媒体融合全过程的工作重心。

  引入人才只是媒体融合的第一步,人尽其才、才尽其能才是关键。当前党报在引才上颇为重视,不惜重金招聘数量可观的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才,并在软硬件方面给予各种优惠和福利待遇。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用人机制,导致引入的人才不能人尽其才、才尽其能,不能快速转化为媒体融合的创新动力,不但造成人才的被动流失,而且导致媒体融合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党报应该千方百计为人才创造施展才能的空间和舞台,充分释放他们的潜力和创造力,实现人才与媒体融合的双赢。

  新引入的人才一般是高学历青年人群,虽然他们职业经验不足,但是思维活跃、创造力强,敢于并愿意承担媒体融合的重要工作。这就需要党报用人机制灵活,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多机会,大胆加以使用。首先,要对他们的技能和综合素质有全面了解,知道不同人才的偏好与特点,尊重他们的选择与意愿,切忌盲目和随意用人。其次,因人设岗、因人定岗,对人才和工作岗位进行双向匹配,设置合理的适应期。再次,制定合理的人才考评机制,给人才更大的试错空间,使他们敢于尝试与创新,切忌用人过死。最后,制定差异化目标,对不同人才设置不同工作要求,量力而为,切忌一刀切。再优秀的人才也不是全知、全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空间,只有放在合适的岗位,并在合适的范围内使用,才能尽展其能。

  对新引入的人才应一视同仁,把他们当作党报的主人对待,充分尊重其人格、欣赏其才能,使他们体会到报社组织的重视与关爱。人才不是媒体的私有财产,不是可以任意驱使的劳动工具,他们是媒体的新主人,决定着媒体融合的进程与发展方向。从情感上讲,他们需要被认可、被接受、被重视,把媒体融合当作自己的事业,而不只是谋生的手段。党报在用人上要体现对他们的人性关怀,创设以人为本的发展环境,相信他们、尊重他们,充分考虑他们的个人发展诉求,从而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工作中,自觉把党报融合当作自己毕生的事业来对待。

  媒体融合不是人才的高消费过程,而是人才的成长、成就过程。人才的劳动付出能够使媒体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使他们得到党报组织和同行认可,让他们看到工作的成绩,体验到工作的快乐。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自己的经验、技术或能力得到提升,激发出更大的工作动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把人的成就感视为高级需求,完美体育对于优秀的媒体融合人才,他们的成就感需求更为强烈。如果在媒体融合一步步向前推进时,他们同时感受到工作的成就与自身的成长,他们就会体验到更强的成就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媒体融合人才团队的共同劳动成果越多,产生成果的效率越高,则成就感就会越强。由此,党报应充分发挥人才的创造力,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促成人才与媒体同步发展。

  从短期看,让人才能够进来,可以快速建立媒体融合人才队伍,提高综合实力,从长期看,不但要引进来还要让人才愿意留下来,形成稳定的人才梯队。近年来,各地党报在引进人才上狠下功夫,人才在数量与质量上均实现了跨越,但却出现了留人难的尴尬,人才流失率在上升。有一定经验的人才离开,虽然可以通过招聘进行补充,但过高的人才流动率说明媒体缺乏健康的人才机制,其结果必然是损害媒体融合发展成果。针对目前人才流失的状况,党报应该采取灵活的人才策略,构建人才“乐业”的工作环境。具体来说,可构建以下三方面人才机制。

  媒体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如果薪酬待遇无法与员工付出的劳动相匹配,他们自然会用脚投票,选择离开。党报属于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在传统媒体时代党报的薪酬较为优厚,人才队伍稳定,但在商业化新媒体繁荣的当下,人才整体薪酬水平水涨船高,相比而言党报的薪酬优势在下降。而符合党报媒体融合要求的人才,一般综合素质较高,自然期望的薪酬水平就较高,在这种情况下留住人才的首要条件就是能够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

  在媒体融合过程中,党报要创新人事和分配制度,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为高素质人才提供高薪酬待遇。一方面,要落实国家事业单位改革政策,建立符合政策精神和行业特点的薪酬分配制度和人才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推行人才聘用制度,实行定岗定责、同工同酬、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灵活机制,贯彻多劳多得、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原则。同时,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向商业化新媒体公司学习,对关键岗位的高级人才实施包括股权、期权、分红等在内的中长期激励方案,以高薪激活人才、留住人才。

  薪酬之外,人才更为关注的是所从事的工作能否让他们施展才华,在职业上获得成就,在专业上得到锻炼提升。这就需要党报通过媒体融合为各类人才提供一个看得见、摸得着,并有广阔上升空间的职业前景,完美体育以使他们在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体验到工作带给他们的成就感、幸福感和归属感。不同工作具有不同的职业前景,媒体融合相比单一的传统媒体发展路线,有更好的职业前景和收入预期,人才留下来并长期发展的意愿更强烈,但现实是由于领导变动、规划不完善、资金投入跟不上,导致职业前景并不明朗。

  党报要在媒体融合过程中,创造一个可预期的、有广泛发展空间的职业前景。首先,要做好媒体融合的中长期规划,有合理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建立稳定的、经验丰富的领导团队,不要随意更改规划。其次,要知人善用,把合适的人才安排在合理的工作岗位,不要大材小用。再次,要建立合理顺畅的人才晋升与提拔制度,为他们提供可预期的职业上升空间。最后,要建立适合媒体融合人才发展的职业环境,如执行灵活的考勤制度、对专家型与全能型人才实行不同的考评机制。

  传统媒体发展空间受限,人才的能力施展也较为有限。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完美体育彻底突破原有媒体边界,拓展新的发展领域和媒体形态,可为人才创造更大的舞台,坚定他们留下来创新的意愿。当前党报媒体融合呈现两极分化之势,一方面,一些中央和省级党报媒体融合进程较快,方向明确且初见效果;另一方面,一些地市级或经济落后地区党报融合进展不顺或步伐较慢,整体上人才仍然在继续流失。这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多数传统媒体尚未彻底完成媒体融合,找到新的增长点。这些党报需要继续加大技术、资本、人才的投入,加快融媒体发展步伐,以超常规和跨越式发展实现媒体融合的目标。这一融合的进程越快,越有利于人才队伍的稳定,越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引入。

  在新媒体快步向前发展的前提下,党报的媒体融合是一场与时间进行的赛跑,加快发展才能创造新的发展空间,以不断的创新打造新的产品和服务,形成先发优势和竞争优势。而人才也会受到快速发展的鼓舞,增强对媒体融合的信心和继续从业的意愿。人才的这种信心与意愿也会促进媒体融合进程加快,最终进入媒体与人才相互成就的良性循环。

  总之,人才是党报媒体深度融合进程的决定性力量,只有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人才问题,才能在新一轮媒体融合进程中,获得技术优势、创新优势、发展优势,走得更稳更远。只要党报创新人才机制和管理措施,构建“引人”“用人”“留人”三位一体的有机人才体系,充分发挥事业单位身份的优势,加上运用灵活的市场化策略,媒体融合一定有光明的前景。

上一篇:爱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上市公告书完美体育
下一篇:完美体育兰石重装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